加倍嚴查這4種行業!稅務總局公布2021年重點稽查目標!
“三假”是什么?企業有哪些行為將會被嚴厲打擊?在2021年又有哪些行業將被嚴查?
近日,由國家稅務總局、公安部、海關總署和中國人民銀行共同部署和開展打擊“三假”的活動,將延長
到2021年6月。
“三假”到底指的是什么?企業有哪些行為將被嚴厲打擊?在2021年又有哪些行業將被嚴查?
1
假企業
假企業也就是俗稱的“空殼公司”,是指納稅人為了抽逃資金避稅,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地大規模注冊無實際工作人員的“空殼公司”來虛開發票。當違法獲利之后,不辦理注銷稅務登記就失蹤,并遷移到其它地區重新換取名稱,繼續違法行為。
空殼公司多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和個體工商戶,集中在醫藥、咨詢、服務、勞務、商貿等行業。
通常,空殼公司具有以下特征:1、設立在具有稅收優惠政策地區或者偏遠稅務監管寬松的地區。2、組織機構不健全,缺乏必要的工作人員。3、沒有實際的辦公場所,注冊時的場所多為租借。4、有財產,但沒有相應的財產記錄。5、沒有經營業務或者沒有真實的業務。
稅務機關怎么查?
有些“空殼公司”的業務不符合“三流一致”的條件,有的雖然表面符合,但往來業務卻背離基本的原理。
例如,某高新技術企業每年有大量技術研發費,發票全部來自于稅收優惠地區,這一問題被稅務機關當做疑點查實后就構成了虛開發票。例如,生產醫藥器械銷售公司,每年發生大量咨詢費的發票,且都來自國內三十多家注冊的個人獨資、個體工商戶。
這種情況是反常的,一定會引起稅務機關的注意,查實后就構成了虛開發票。
企業應該怎么做?
企業注銷之后,對于經營期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行為,不再追究已注銷公司的法律責任,但會繼續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,例如、老板,會計等。
企業除了自己不虛開發票外,還應該擦亮眼睛警惕不要接收虛開發票,因為一旦對方為“假企業”虛開發票,即使我們與對方的業務是真實的,也是不能抵扣進項稅的。
2
假出口
假出口是指公司沒有實際出口業務,而是采用偽造報關單、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、向黑市購匯冒充出口貨款收匯等手段來騙取出口退稅。
通常假出口業務具有如下特征:1、公司申請退稅的出口貨物、出口口岸皆為出口騙稅頻發的敏感貨物、敏感口岸。2、公司出口業務短期內飛速發展。3、實地核查,企業業務人員、財務人員對出口業務流程含糊不清。4、退稅資料整齊完備,過于“完美無瑕”。
稅務機關怎么查?
通常從單證備案資料切入檢查,追索到業務的真實性。例如,某貿易公司辦理出口退稅時,稅務機關發現,該公司出口業務短期內數量劇增,且申請退稅的出口貨物、出口口岸皆為出口騙稅頻發的敏感貨物、敏感口岸。
近而檢查單證得出發現,海運提單無完整收貨人信息;貨代海運提單復印件上的簽章部分與該公司LOGO一樣,部分簽章的底紋、字體明顯不符,有明顯的PS痕跡等問題,偽造嫌疑很大。最終深入調查核實了騙取出口退稅的違法犯罪事實。
企業應該怎么做?
根據《刑法》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,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,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,數額較大的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;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,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;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,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,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。
騙取出口退稅風險極大,絕對不要因為一點利益就鋌而走險。
3
假申報
假申報指的是通過申報材料造假等方式,非法獲取稅收優惠減免,尤其是利用疫情期間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疫情防控的稅收優惠政策。
在2020年,稅務與公安機關查獲一起利用疫情稅收優惠進行違法活動的團伙。該家企業以9家公司為平臺,利用疫情期間“非接觸式”辦稅便利措施和稅收優惠政策,對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4671份,涉案金額達78億元。
打擊“三假”專項行動在今年6月之后將成為一種常規性的活動,因此,涉及到以上行為的企業,在大數據嚴監管的體系下面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,絕對不要存有僥幸心理。
4
2021
這4個行業將被嚴查
2021年在打擊“三假”企業的基礎上,稅務機關依舊會實施有計劃有安排的稅務稽查。從各個跡象分析,2021年稅務稽查聚集在以下行業:
一查、建筑企業二查、醫藥行業三緩、電商行業(暫緩)四備、金融和房地產(備查)建筑企業主要查延緩確認收入、延緩申報的問題。
醫藥行業“空殼公司”和虛開發票行為猖獗,將從整個鏈條上下游實施核查,主要核查會集中在六個方面:1、費用的真實性;2、成本的真實性;3、收入的真實性;4、票據使用真實性;5、企業業務真實性;6、庫存商品真實性等。
電商行業發展快,監管環境寬松,亂象行為屢見不鮮,國家稅務總局于2020年12月10日,公布了《2020年電子商務稅收數據分析應用升級完善和運行維護項目中標公告》,預示著電商行業未來必將成為稅務稽查的重點目標。
而針對電商行業,主要稽查目標會在以下8個方面:
1. 虛假庫存
2. 虛假票據
3. 虛假賬務
4. 虛假收入
5. 虛假成本
6. 虛假費用
7. 虛假利潤
8. 虛假申報